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异常心理学
课程名称(英文):Abnormal Psychology
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
□专业拓展课□实践性环节
课程性质*:■学术知识性□方法技能性□研究探索性□实践体验性
课程代码:0530056
周学时🧣:2+1总学时👏🏽:60学分:3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诊断与评估🤡。
授课对象:应用心理学本科三年级
二↖️、课程简介
《异常心理学》是为应用心理学方向的本科高年级学生而开设的专业方向的选修课程✖️。本课程以生物-心理-社会整体模式为指导,研究异常心理的表现与分类,探讨其产生的原因或发现因素,揭示异常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转变的规律,并把这些理论应用于心理障碍的临床诊断评估及治疗干预等实践工作中📁。
本课程内容主要围绕一般心理问题及心理障碍的相关概念🔦、临床表现、评估要点及诊断标准🙉、治疗干预原则,等;课堂中采用专题讲座的授课模式结合案例教学、案例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异常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及掌握;课堂外组织学生针对拟定或自行选定的相关主题进行拓展性的学习,从而加强对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时总共为60课时🎅🏽,其中课外实践学时为20课时🍚。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异常心理现象的识别、诊断及评估过程,对于常见心理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等)☹️,能够了解其发病或致病的风险因素🙅🏽♂️🙆🏻,熟悉其临床表现,掌握相应的诊断标准以及初步干预策略或治疗原则🧎➡️。为后续进行相关的专业深入学习及实践打下理论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满足对应课程标准的第2条)
以下分章授课内容纲要
教学 周次 | 授课内容及重难点 | 授课形式 | 课外学习要求 |
1 | 课程介绍及学习要求 --异常心理定义🧒,等 | 理论结合案例讲授 课堂讨论:如何定义心理异常 | 课后学习🚣:异常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
2 | --异常心理的病因模式 | 理论结合案例讲授 课堂讨论🧑🏼🚀:导致心理异常的风险因素🤙、保护因素 | 课后思考🎻:临床研究中伦理问题 |
3 | --异常心理的识别与评估 | 理论结合案例讲授 课堂讨论🤸🏽:如何识别、描述问题行为 | 课后练习:临床初次访谈的内容及过程 |
4 | --异常心理的诊断与分类 | 理论结合案例讲授 课堂讨论🧑🏼🎄:诊断评估的结果可能带来的影响 | 课后学习:《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提交书面学习报告1份) |
5 | --抑郁障碍 | 理论讲授结合案例讨论 | 课后学习🪂:心理危机的识别与评估(提交书面学习报告1份) |
6 | --双相障碍、分离焦虑障碍 | 理论讲授结合案例讨论 | 复习课堂内容 |
7 | --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 | 理论讲授结合案例讨论 | 复习课堂内容 |
8 | --恐惧症、强迫障碍 | 理论讲授结合案例讨论 | 课后学习: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学习-A(提交书面学习报告1份) |
9 | --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 | 理论讲授结合案例讨论 | 复习课堂内容 |
10 | --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 | 理论讲授结合案例讨论 | 复习课堂内容 |
11 | --自闭症、ADHD | 理论讲授结合案例讨论 | 课后学习: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学习-B(提交书面学习报告1份) |
12 | --破坏性、冲动控制及品行障碍 | 理论讲授结合案例讨论 | 复习课堂内容 |
13 | --物质相关及成瘾障碍、进食障碍 | 理论讲授结合案例讨论 | 复习课堂内容 |
14 | --A型人格障碍🧑🏻、B型人格障碍 | 理论讲授结合案例讨论 | 复习课堂内容 |
15 | --C型人格障碍、分离障碍 | 理论讲授结合案例讨论 | 准备课程总结 |
16 | --课程总结及考核 | 课堂讨论,考核🦸,等 | 课程反馈 |
第一部分总论
1. 课时数📚:8+4
2. 讲授内容,重点◻️、难点:
第一章 如何定义异常心理
【讲授内容】🕵🏽♀️:
异常心理的定义;(掌握)
异常心理🍇、病理行为(心理障碍)等相关概念;(熟悉)
异常心理学概念的历史演变。(了解)
【重点↖️、难点】:
理解文化、社会和发展因素对定义异常心理😠、问题行为的影响。(重点、难点)
第二章 异常心理是如何产生的
【讲授内容】:
从生物学的角度理解异常心理的产生;(熟悉)
从心理学的角度(精神动力学📨、认知行为✡️、人本主义💍,等)理解异常心理的产生;(掌握)
从社会学的角度(社会环境♗、文化,等)理解异常心理的产生;(熟悉)
当代的趋势,以及从整合的模式理解异常心理的产生;(掌握)
【重点、难点】:
从心理学的角度(精神动力学😶#️⃣、认知行为、人本主义🦍,等)理解异常心理的产生🤞🏻;(重点)
理解多维整合的模式在临床研究及实践工作的重要性;(重点、难点)
从生物学的角度(基因、脑结构、脑功能,等)理解异常心理的产生。(难点)
第三章 如何识别及评估异常心理
【讲授内容】🤾♀️:
临床评估的性质、意义🤙🏼;(熟悉)
临床评估的一般过程及常用的方法🤹;(熟悉)
临床访谈及其评估要点🩻。(掌握)
【重点、难点】🧗🏼♂️🍤:
临床访谈在临床研究及实践工作的重要性。(重点、难点)
第四章 异常心理的诊断及分类
【讲授内容】🐟:
心理障碍诊断的性质和目的;(熟悉)
常用的诊断及分类系统🧏🏿♂️;(掌握)
现行DSM系统、CCMD系统的发展历史。(了解)🙌🏽。
【重点、难点】:
掌握心理障碍的判别原则及标准化的诊断流程、理解诊断结果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重点、难点)
学生学习任务:
学生需在课堂系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基础上,在课外就指定的学习主题🟨,阅读相关的参考资料☄️,并按要求完成实践作业🧒🏿🫳🏿,按时提交学习报告💳。
4. 教学方法🔻:
理论结合案例讲授:系统地讲授异常心理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等🪘,注意理论结合教材🔄、文献资料及临床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促成对相关概念的深刻理解;
课堂讨论🤦🏻♂️:依据各章节的内容,组织学生就拟定的主题进行小组讨论及反馈;
文献学习👨🏽🦰♿:依据章节的内容,提供补充的阅读材料🏄🏼♀️,内容涉及该领域重要的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课后阅读学习,引导其对相关主题进行全面的探索和理性的分析。
课外学习要求:
除外每周面授课程结束后,进行复习及总结课堂内容外,学生需要就《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进行学习,并提交书面的报告1份🦑。
第二部分心理障碍各论
1. 课时数:24+12
2. 讲授内容,重点👵🏽、难点🧑🏿💼:
第一章 情绪相关问题(障碍)
【讲授内容】👨🏫:
抑郁障碍🛼、双相障碍、焦虑障碍🥱、强迫障碍、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的定义、流行病学特点🧑🏻🚀💳、病程变化,等;(了解)
抑郁发作🪬、躁狂发作、焦虑障碍各个亚型⏭、强迫障碍、PTSD的临床表现🛕;(熟悉)
抑郁障碍、双相I型及II型障碍🎸、焦虑障碍各个亚型🧜🏼、强迫障碍❔、PTSD的诊断标准;(掌握)
各类障碍的治疗干预原则。(掌握)
【重点💠、难点】:
理解及应用各类障碍的诊断标准及治疗干预的原则。(重点🤞🏿、难点)
第二章 发展相关问题(障碍)
【讲授内容】:
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定义👩⚕️、流行病学特点🐵、病程变化❤️,等;(了解)
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障碍的临床表现;(熟悉)
精神分裂症👨🏼🏭、自闭症谱系障碍诊断标准及治疗干预原则。(掌握)
【重点、难点】:
理解及应用精神分裂症、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诊断标准及治疗干预的原则。(重点、难点)
第三章 行为相关问题(障碍)
【讲授内容】: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品行障碍👆🏽、对立违抗障碍的定义、流行病学特点、病程变化,等;(了解)
ADHD、品行障碍👨、对立违抗障碍的临床表现;(熟悉)
ADHD、品行障碍、对立违抗障碍的诊断标准及治疗干预原则。(掌握)
【重点、难点】🧘🏽♂️:
理解及应用ADHD、品行障碍、对立违抗障碍的诊断标准及治疗干预的原则🤵🏼♀️🃏。(重点🥛、难点)
第四章 心身相关问题(障碍)
【讲授内容】:
进食障碍⚔️®️、物质相关及成瘾障碍的定义、流行病学特点、病程变化,等;(了解)
神经性厌食症😓、贪食症、暴食障碍、物质相关及成瘾障碍的临床表现💨;(熟悉)
神经性厌食症⚗️、贪食症♿️、暴食障碍🪞、物质相关及成瘾障碍的诊断标准及治疗干预原则📦🦹🏻♂️。(掌握)
【重点、难点】🤵🏿:
理解及应用神经性厌食症👲🏼🪃、贪食症✋、暴食障碍的诊断标准及治疗干预的原则🎄。(重点、难点)
第五章 其他障碍
【讲授内容】😸:
人格障碍、分离障碍的定义、流行病学特点、病程变化🤜🏽,等;(了解)
A型👩🎓、B型👨🏽🔧、C型人格障碍、分离障碍的临床表现;(熟悉)
人格障碍、分离障碍的诊断标准及治疗干预原则🙀;(掌握)
【重点🪯、难点】:
理解及应用人格障碍各亚型🤌🏿、分离障碍的诊断标准及治疗干预的原则。(重点、难点)
3. 学生学习任务#️⃣:
学生需在课堂系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基础上,在课外就指定的学习主题,阅读相关的参考资料,并按要求完成实践作业👷,按时提交学习报告。
4. 教学方法🧚🏽♂️:
理论结合案例讲授:系统地讲授常见心理障碍各亚类相关的基本概念、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治疗干预的原则,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即结合文献资料及临床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进行阐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并进行讨论⟹🥽,促成对相关症状及诊断标准的深入理解及初步应用。
课堂讨论:依据各章节的内容,组织学生就拟定相关的主题进行小组讨论及反馈。
文献学习:依据各章节的内容🫦,提供补充的阅读材料(内容涉及该领域重要的话题),或指导学生就某一类心理障碍的新进研究进展在课后进行文献学习及总结🌠,引导其就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自主学习、理论探索👄。
课外学习要求👩🏼:
除外每周面授课程结束后🧏🏿♂️,进行复习及总结课堂内容外,学生需要就“心理危机的识别与评估”、“心理障碍的新近研究进展”的主题🧝🏽♂️✍🏽,在课后检索及学习相关的文献♨️,并提交书面的学习报告共计3份。
五👩🏻🦰🤾🏽♂️、修读要求(满足对应课程标准的第3条)
学生需在课堂系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基础上,在课外就指定的学习主题🚌,阅读相关的参考资料🫲🏼,并按要求完成实践作业,按时提交学习报告。
六、学习评价方案(满足对应课程标准的第4、5👨🏿⚕️、6条)
本课程的成绩评定根据以下几个方面确定:
平时考评👷🏿♂️:60%(课堂学习情况20%🧑🏻🚀,课后专题学习报告40%);
期末考评🙇🏽:40%👇🏼;
本课程最高为100分。本课程中涉及的书面作业或报告中,若出现杜撰、剽窃、抄袭的内容,均视同考试作弊行为,该项考核将以0分计;学生无故缺席超过1/2面授课程💖,将被视为“课堂学习情况(包括课堂参与、出勤)” 考核项目0分。
课程的考核成绩的等级评定,参照以下标准:优(90-10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
七🚶、课程资源
(一) 教材:傅安球(编著)🧁,实用心理异常诊断矫治手册(第4版),上海教育出版社。
(二) 补充资料及扩展阅读👼🏿:
江开达(编著)🤽🏿♂️,精神病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5th ed.);
Jeffery S., et al.Abnormal Psychology in a Changing World(8th ed.);
Mash J.E.,et al.,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3th ed.);
Butcher J.N., et al.,Abnormal Psychology Core Concepts(2nd ed.)
Linden W., et. al., Clinical Psychology: a Modern Health Profession.
八、其他需要说明的事宜
学生若因工作或身体等原因无法出席⚅,必须履行请假手续。学生可在课外的答疑时间🏌🏿♀️,通过电子邮件或在预定的答疑场所与授课教师联系,探讨课程相关的内容🤙🏽。